元宇宙网:全国10省今年出台30+元宇宙政策文件,释放何种信号?

企业元宇宙2年前 (2022)更新 admin
120,952 0
元宇宙网:全国10省今年出台30+元宇宙政策文件,释放何种信号?

元宇宙”大火已有一年。如果说去年踏入这一赛道的,尚且是以Meta为首的科技巨头,那么自今年起,政府也开始纷纷参与其中。

南都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截至目前,国内至少10个省级行政区、30个地方颁布了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征求意见稿,政策文件名明确包含“元宇宙”一词的就有近20份,其中上海和河南是从省级层面印发的。

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围绕元宇宙产业的政策更多是政府在进行引导,让更多非专业或非技术人士了解到这一概念,进而形成“集成创新”。也有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文件都并非简单的技术方案,而是一种产业规划,强调产业生态构建和综合创新。

上海河南率先出台省级元宇宙专项政策

纵观国内各地围绕元宇宙产业出台的政策法规,首先值得注意的目前仅有的两个从省级层面印发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的地区:上海与河南。

7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使上海市的“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高能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

上海《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分别为产业高地建设行动、数字业态升级行动、模式融合赋能行动、创新生态培育行动。同时,还划定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突破工程、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工业“元宇宙”标杆示范工程、数字人全方位提升工程、数字孪生空间建设工程、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工程、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工程、数字空间风险治理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

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则在9月21日发布《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

河南《行动计划》同样为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一流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成1个元宇宙核心园区、3到5个特色园区,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元宇宙骨干企业、20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等。

而在主要任务上,河南《行动计划》分别从前沿基础研究产业主体重点领域应用元宇宙产业生态数字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于重点领域应用,则给出了工业能源文旅教育虚拟数字人智慧城市等六个需要拓展的方向。

从整体来看,两份文件在不少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比如都划定了2025年为本省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主要任务中,都强调了对虚拟现实、脑机接口、三维建模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战略布局和主要任务上,两地都不仅是强调单个或几个行业,而是更注重对“产业生态”的构建。

但同时,由于各自的地域、产业分布的不同,两份文件也展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河南《行动计划》在重点应用领域更侧重于持续强化基础支撑,强调统筹建设网络、算力和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河南《行动计划》强调要重点研发声光学元器件及模组、新型光学显示器件、光通信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而上海《行动方案》则在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中都提到了IP市场的培育,比如在主要任务“创新生态培育行动”中指出,要加强IP培育与保护,做优做强动画动漫影视影音网络文学潮流周边游戏电竞等原创品牌;而在重点工程“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中则提到,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试点开设数字资产交易板块,培育健全数字资产要素市场,推动数字创意产业规范发展。

北上广最活跃,各地相关政策逐渐细化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两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行动计划,全国还出台了十余个市、区层面的元宇宙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涉及厦门、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无锡重庆。其中上海、广州都有多个区政府分别出台,有的区还不止出台一份文件。

比如除了上海《行动方案》之外,今年内,虹口区“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徐汇区《关于支持元宇宙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宝山区工业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陆续发布。

广州黄埔区则在今年4月6日颁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广州南沙区分别在7月25日和8月15日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区南沙片区)推动元宇宙生态发展的九条措施》和《南沙元宇宙产业集聚区先导示范区入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前者提到,对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元宇宙科研平台落地,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资金支持。

3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建设元宇宙产业建设区,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五个月后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用三年时间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地方的元宇宙产业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都在2022年发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发布的专项政策数量较多。同时,各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逐渐细化,部分实施方案对于元宇宙产业的引入、培育、补贴等事项做出了详细规定。

比如,南京市江宁高新区在2022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江宁高新区关于加快发展元宇宙产业的若干政策》中就提出,对于满足一定营收和纳税金额的企业,给予3-5年的全额租金补贴,以及800元/平方米(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装修补贴。

而《武汉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4年)(征求意见稿)》中也写明,对于符合要求的企业按项目总投入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除了对相关产业的高额补贴,还有多地政府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引进措施。比如,无锡市滨湖区发布的《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元宇宙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新增元宇宙领域高端人才2000名。

杭州钱塘区元宇宙产业政策》中也具体描述了当地的人才引领计划:对于来钱塘区创办元宇宙产业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启动资金和研发费用补助、最高1000平米3年租金补贴、最高1000万元贷款额度贴息支持以及最高1000万元创业发展资助。

据了解,深圳市前海自贸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地的元宇宙专项政策正在制定中,将于近期对外发布。

政策文件或可实现“集成创新”

即使在科技巨头与国内外各地政府都纷纷入局、“元宇宙”赛道一片繁荣的情况下,全球却鲜有得到业界或公众认可的“元宇宙”产品或成就产生,反而常常沦为宣传噱头。在这一背景下,多地政府密集出台元宇宙专项政策有何意义?

中国社科院科技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认为,“元宇宙”还是一个处在创新前沿、对于未来生活进行模糊探索时期的概念,因此出现行政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产业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与公众认知的差异“是肯定的”。而这种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创新并非通过集成创新获得,更多要通过一些颠覆性的、突破性的创新获得,但这种创新往往是很难规划,也很难通过政府的产业规划去触发的。

他以上海《行动方案》为例指出,文件强调其基本原则有“坚持尊重规律,分步推进;坚持集成创新,联动发展;坚持价值引领,效果导向”,显然并非单纯的技术方案,而是一种产业政策——也就是政府希望元宇宙能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数字化的未来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它(上海《行动方案》)追求的并非某几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综合效应,更强调应用创新、场景创新、综合创新。”段伟文说,元宇宙本身是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所以上海《行动方案》所谈论的元宇宙更多是广义的、泛载的、赋能的方向。

不过在参与了北京市围绕元宇宙、数字人等领域专项政策文件的书写的数字栩生CEO翁冬冬看来,其实“元宇宙”在经历了学界两年左右的讨论之后,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沉浸式互联网’,”翁冬冬说,“这其实沿用了之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种说法。因为是互联网,所以你其实能在这个概念下看到5G、数字人、云计算等很多产业。‘元宇宙’则是外界给它的一个比较玄学的名字,但实际在学界看来,它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对于段伟文所说的“颠覆性的创新”,翁冬冬则表示赞同。因为即使未来已经清晰可见,要到达目的地,核心的技术突破仍然必不可少。

他认为,所谓“颠覆性创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眼镜(镜片)技术,用以降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重量;5G网络,通过其云端计算能力大幅减少计算成本和耗电;电池,主要解决设备续航问题;渲染引擎和计算架构,用来应对大众畅享中元宇宙的“多人同时在线场景”所需的巨大渲染算力。

“但无论如何,光靠我上面所说的这些颠覆性技术,或者说叫‘原始创新’,其实是无法解决沉浸式网络的所有问题的,它其实也需要大量技术都达到一定程度,并且能够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基于大量应用场景的‘集成创新’。”翁冬冬表示,“那么这种时候,就需要引导大众去看到这些东西、了解这些东西,进而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再将各种产业都聚集起来,构建一种产业生态,这也就是政府发布这些政策文件的意义所在——引导。”

在段伟文看来,可以将元宇宙当做对数字化未来这方向的一个暂时的认知和理解,尝试用元宇宙来引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他认为,政府层面可以以元宇宙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一个抓手,尝试看是否能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科技的未来有所突破,尽力发挥产业政策探索的正向效益。但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需要非常敏锐的方向感,灵活地规避产业政策的泛化可能导致的危害,具备及时转换方向、调整政策导向的能力。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杨博雯

 

 

来源: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10212535089496.html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